天山脚下,冰峰雪岭间,曾有一群年轻的士兵,用青春和热血凿通险阻,筑就了英雄的独库公路。
时光流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熙攘的街头,有一家名为“相思劝业”的超市,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经常在店里默默忙碌着——他叫孙锡国,正是当年那群无畏工程兵中的一员。从开山凿路的铁锹到货架林立的超市,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他那份融入血脉的军人情结和带领众人前行的赤诚之心。
时光回溯到1974年,出生于四川南充一个贫困山村的孙锡国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工程兵。新兵下连,他被分配到天山深处,投身独库公路的建设洪流。他清楚地记得天山刺骨的寒冷,第一次摸到山雪时,寒意透彻骨髓;住的是简陋的地窝子,冬天气温有时低到零下30多摄氏度,铁锹都能冻裂。
再苦再难,孙锡国和战友们从未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国家修路,再苦再累也值得!”凭着这股韧劲,参军第三年,他所在的工程班荣立集体三等功,他个人也荣获三等功,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读入党誓词时举起拳头,就觉得这辈子得听党的话,为老百姓做事。”说到这里,孙锡国的眼神变得愈发坚定,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81年转业到一家企业后,孙锡国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拼劲,重活累活抢着上,连续十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1年,他响应国家号召自主创业跑运输,一干就是9年,积累了经验和“第一桶金”。
2002年,孙锡国和爱人开了第一家超市,取名“相思劝业”。当记者问及店名的深意时,他解释道:“‘相思’,是忘不了党和部队的培养,忘不了老家的父老乡亲;‘劝业’,就是激励自己要勇于干事创业,既自食其力,还要带动他人。”
开店伊始,孙锡国就将帮扶就业的理念付诸行动,把3名下岗工人招进店里:“他们生活比较困难,我觉得与其给点钱,不如给份工作。”他深知这些员工不易,给出的工资总比周边同类型店铺要高出一两成。“他们大多是弱势群体,家里负担重,更需要这份工作。”孙锡国说。
相思劝业超市坚持以诚信为本,货架永远整齐划一。“部队里讲究整齐划一,做生意也得有规矩。”孙锡国说。良好的口碑让店铺生意蒸蒸日上,2011年、2016年,他的两家分店陆续开张,营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3家超市共吸纳了50多名员工就业,其中不少是就业困难人员。“相思劝业”不仅是一个超市名字,更成为孙锡国践行帮扶承诺的平台。
这份承诺,在困难时期更显珍贵。近几年,实体零售行业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相思劝业超市的进项也少了,经营压力陡增。有人建议他精简人员降低成本,孙锡国却毫不犹豫地摇摇头:“当年修路那么苦都挺过来了,现在这点困难算啥?员工就是家人,我不能让跟着我干的人没了饭碗。”他带头缩减开支,咬牙挺着,没有辞退一名员工。员工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工作也更加尽心尽力。
作为致富带头人,孙锡国总是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前几年,奎屯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推进现代终端建设,他第一个响应,带头统一更换了3家店面的专区专柜,安装了烟包推进器。平时,他还经常走访所在辖区的零售户,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一次,零售店需要统一更换卷烟标价签,孙锡国主动承担发放任务,逐户上门,并在微信群里反复叮嘱注意事项。奎屯市局(营销部)客户经理刘丹感慨道:“孙叔做事比很多年轻人还细致,有他配合工作,我们省心多了。尤其是在困难时期还能坚持保住员工饭碗,这份担当真让人敬佩。”
孙锡国帮扶他人创业就业的热忱,也感染着身边的人。2018年,一位老战友想成立物业公司,但缺少启动资金,想跟孙锡国借款40万元。老伴有点犹豫,孙锡国却斩钉截铁地说:“就凭我们当年在生死线上一起修路的情谊,这钱该借!”
如今,这位战友的物业公司服务着12个小区,其更是在孙锡国的影响下,吸纳了40多名人员就业。逢年过节,他总会带着员工到孙锡国店里帮忙:“自己发展得好了,得带着别人一起好!这是孙哥教我的,保就业就是保民生,是一种责任。”
如今,69岁的孙锡国虽不常在店里,但每周都会去转转,看看货架是否整齐,问问员工有无难处。他培养的两位新的负责人也秉承做事认真、不求回报的精神,在各自岗位上传承着老一辈屯垦戍边战士的奉献“基因”,传递着这份源自军旅的坚韧与大爱。
从筑路工程兵到创业先锋,身份在变,但孙锡国骨子里的军人情怀从未改变,那颗看到别人有难处就想帮一把的心始终滚烫。正如其店名所诠释的:“相思”是不忘来时路,铭记党恩与战友情;“劝业”是携手众人行,在创业就业路上互帮互助、共同前行,即便风雨来袭,也要为同行者撑起一片天。
孙锡国的故事,如同独库公路上一块朴实的基石,虽不耀眼,却承载着坚韧、奉献、互助的精神与力量,激励着人们不忘来路,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奋进。
孙锡国(左)在商店内指导员工经营。景梦摄
原创文章,作者:福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lkbq.cn/l/2581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