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烟草专卖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烟草市场治理中的法治痛点,以“精准普法、靶向治理”为目标,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创新实践。当前,铜鼓县烟草市场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零售户法治意识参差不齐,部分商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实施条例理解碎片化,易因“无意识违规”引发经营风险,如无证批发、向未成年人售烟等现象偶有发生;二是普法形式单一,传统“发传单、贴海报”模式互动性弱,难以适应不同群体需求,农村地区零售户、老年商户普法覆盖率不足;三是消费者维权渠道认知模糊,对“假烟识别”“投诉流程”等知识掌握不足,导致维权效率偏低。
深入分析问题根源,主要在于普法工作存在“三缺”:缺精准靶向,未能针对零售户、消费者、青少年等不同群体定制内容;缺互动体验,被动接受式宣传效果有限;缺长效机制,阶段性活动难以形成持续影响。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八五”普法规划》及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法治烟草建设的要求,铜鼓县局立足县域实际,依托普法驿站,探索构建“五个一”普法工程,旨在通过阵地化、常态化、多元化普法,破解市场治理中的法治难题,推动形成“商户懂法、执法依法、消费者用法”的良好生态。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构建“一个普法驿站”,打造线下普法主阵地
2023年年初创新打造“星火·铜心红”党建普法品牌,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提升普法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品牌寓意着以星星之火,点燃法治之光,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配备“一窗一屏一柜”:“咨询窗”由专卖执法人员轮流坐班,提供法规解读、许可证办理指引等服务;“电子屏”滚动播放《零售户守法经营指南》《假烟识别小技巧》等微视频;“资料柜”分类摆放针对零售户、消费者、青少年的普法手册,如《零售户常见违规行为警示》《消费者维权流程图解》等。
驿站创新推出“三个一”服务:每季度开展一次“以案释法”小课堂,结合近期查处的无证运输、销售假烟等案例,用方言讲解法律后果;每季度组织一次“互动体验”活动,邀请零售户参与“模拟执法”,通过角色扮演理解执法流程;每年举办一次“守法商户”评选,对连续一年无违规记录并陈列比较好的商户授予流动红旗。
驿站运行以来累计接待咨询2300余人次,开展活动26场,覆盖零售户800余户。2025年,商户主动咨询法规的频次提升50%,零售户李某说:“以前怕执法检查,现在驿站就在隔壁,有不懂的随时问,心里踏实多了。”
(二)组建“一支普法队伍”,激活多元参与力量
打破“单打独斗”模式,组建由“专卖骨干+法规员+零售户志愿者”构成的23人普法队伍。其中,3名专卖骨干负责法规解读和案例分析,3名法律专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法律支持,17名“法律明白人”作为志愿者,以“同伴身份”分享守法经营经验。
队伍实行“分片包联”制度,将全县划分为9个片区,每片区由1名专卖人员带领3 - 4名志愿者,开展“三进”活动:进零售点,对新办证商户开展“一对一”上门辅导,发放《守法经营承诺书》并签订责任书;进社区,在居民小区摆摊设点,通过“真假烟对比”“维权故事分享”等互动环节吸引群众参与;进学校,联合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人民检察院开展“法治进校园”,志愿者用“烟草危害小课堂”+“拒绝向未成年人售烟”签名活动,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
截至2025年,队伍累计开展上门辅导68余次,社区活动10场,进校园8次,覆盖零售户800余户、群众1300余人、学生1500余名。志愿者王某是经营10年的零售户,他说:“我以前不知道把别人过来退的烟进行售卖是违规的,现在我不仅自己守法,还能帮邻居们避坑,挺有成就感的。”
(三)开设“一间纪法课堂”,强化精准化分层培训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设“纪法课堂”,分“商户班”“执法班”“消费者班”三类课程,采用“线下授课”模式,确保覆盖全群体。
“商户班”每季度1期,聚焦“经营痛点”定制内容:对新办证商户开设“入门课”,讲解许可证管理、亮证经营等基础要求;对老商户开设“提升课”,分析“向未成年人售烟”“销售非法渠道卷烟”等典型案例,结合铜鼓县曾发生的案例,用本土事教育本土人。课堂设置“你问我答”环节,商户现场提出“库存卷烟如何处理”“隔壁店低价竞销是否违规”等问题,由执法人员当场解答。
“执法班”每季度1期,围绕“规范执法”开展培训,组织员工对《新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及新版文书》培训,培训主要集中讲解了处罚裁量的适用规则、程序规定、执法监督等内容。结合执法记录仪拍摄的现场视频,复盘“现场笔录制作不规范”等细节问题,通过“案例找茬”强化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
“消费者班”结合“3·15”“6·29”烟草专卖法颁布日等节点开设,通过“真假烟实物对比”“维权案例情景剧”等形式,讲解如何识别假烟、遇到消费纠纷向哪个部门投诉等知识。
截至目前,纪法课堂累计开课20期,培训零售户1500余人次、执法人员80人次、消费者500余人次,商户对法规的知晓率显著提高。
(四)搭建“一个普法直播间”,拓展线上普法新渠道
顺应短视频传播趋势,开通“星火铜心红普法直播间”,采用“1名主播+1名嘉宾”模式,主播由专卖、营销、法规年轻干部担任,嘉宾轮流邀请执法骨干、优秀零售户。
直播内容紧扣“热点+需求”:针对学生暑假期间“电子烟危害”问题,推出《青少年远离电子烟》专场;结合中秋、春节等销售旺季,讲解《礼品烟销售注意事项》;针对群众关心的“快递寄烟规定”,邀请邮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联合直播,解读“每人每次限寄2条”等要求。直播中设置“弹幕互动”“连麦咨询”环节,观众可实时提问,如“我店门口放广告牌算不算违规?”“买到假烟怎么索赔?”等,主播当场解答,无法即时回应的记录后24小时内通过私信回复。
零售户张某说:“我平时看店没时间去驿站,直播能回放,躺在床上就能学法规,太方便了。”线上普法的开展,使农村地区普法覆盖率得以提高。
(五)联合“一所普法学校”,构建长效育人机制
联合县职业中专创办“铜鼓烟草普法学校”,将普法教育纳入常态化教学体系。针对零售户,开设“守法经营进阶班”,内容包括《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店铺合规管理》《消费者沟通技巧》等,采用“线上学习+线下问答”模式。
针对青少年,每年在春秋开学即走进普法学校,通过“模拟法庭”“执法体验日”等活动,让学生扮演“零售户”“执法人员”“法官”,在情景体验中理解“向未成年人售烟违法”“吸烟危害健康”等知识。
为全面落实“八五”普法工作要求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2月26日,铜鼓县局联合县关工委、县检察院未检部门走进铜鼓中专开展“开学法治第一课,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主题普法活动。活动围绕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电子烟法律法规及政策、未成年人保护等相关内容展开,通过播放宣传片、普法志愿者宣讲、发放宣传资料以及有奖竞答等形式,宣传了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的相关知识,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为广大学生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法治开学礼”。
二、经验启示
(一)经验总结
坚持“用户思维”是前提。从零售户“怕违规”、消费者“想维权”、青少年“需引导”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差异化普法内容,避免“大水漫灌”,才能让普法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创新形式载体是关键。将传统阵地与新媒体结合,线下驿站提供“面对面”服务,线上直播打破时空限制,互动体验增强参与感,让普法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学”。
多元主体参与是支撑。吸纳零售户志愿者、司法专家、学校师生等多方力量,变“烟草部门单打独斗”为“社会协同共治”,既扩大了普法覆盖面,又增强了说服力。
(二)反思与下一步计划
当前工作仍存在不足:一是偏远山村普法覆盖仍有盲区,部分老年零售户对线上渠道使用率低;二是普法内容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细化,如对残疾人零售户的特殊法规支持解读不足。
下一步,铜鼓县局将从两方面深化工作:一是在偏远村点设立“流动普法驿站”,每半年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二是联合县人民检察院打造“智慧普法”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群众需求,推送个性化普法内容。开发AI法治教育体验系统,建设沉浸式法治教育基地,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让群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的威严和公正,提升普法吸引力。
原创文章,作者:欣欣,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lkbq.cn/l/2519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