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烟济南卷烟厂动力车间巧解管链机“盐梗阻”

走进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卷烟厂的一处地下室,曾经被盐渍染白的墙角,如今贴着醒目的设备状态看板,绿色“正常运行”指示灯持久闪亮。谁都不曾想到这套管链机自动加盐的“明星设备”曾经是车间的“堵心设备”。

图片1.jpg

图为小改小革创新小组组长韩旭讲解自清洁装置使用方法。

潮湿地下室里的“盐碱之战”

“又堵了!”电气维修工韩旭半蹲在设备旁,手持一根磨得发亮的铁丝,眉头紧锁地捅着落料口。他身后盐罐的红色报警灯不停闪烁。自软水处理系统投用以来,潮湿环境下工业盐板结的问题始终如影随形。每次堵塞,至少需要两名操作人员轮番上阵,用铁锤敲、铁丝捅,折腾半小时才能勉强疏通。

软水处理系统是锅炉运行的“生命线”,而工业盐的稳定投加直接关系水质软化效果。韩旭在月度巡检数据中发现,管链机落料口的堵塞频率与地下室湿度呈正相关。“湿度超过70%,盐粒就像被胶水粘住一样。”设备员冯川用红外湿度计测量时,仪表数值定格在76.3%。

更严峻的是,板结的盐块如同“隐形杀手”——设备空转导致链条磨损加剧,维修成本逐月攀升,蒸汽供应的能耗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每次看到维修单上‘盐块堵塞’四个字,我都觉得脸上发烫。”冯川说。

“金点子”在铁锈味中萌芽

“必须给管料平台装上‘自动牙刷’。”车间小改小革创新会上,韩旭的比喻引发热议。然而,方案探索之路远比想象艰难。

第一回合:水冲方案“夭折”

“用水冲洗最直接。”维修工王福盛率先提议。但试验当天,水流刚触到盐块便引发连锁反应——融化的盐水渗入设备缝隙,仅运行三天,管链机轴承便出现锈蚀斑点。“这是饮鸩止渴。”小组成员任慧超盯着检测报告摇头。

第二回合:机械刮板“卡壳”

电气维修工吕玉凤设计的不锈钢刮板装置一度让人眼前一亮。可安装试运行时,刮板与传送链条的配合误差导致盐粒飞溅,投料精度骤降。“就像用铲子刮玻璃,既伤设备又费料。”操作工们的反馈让团队陷入沉思。

第三回合:气冲方案“破茧”

转机出现在一个加班的深夜。吕玉凤调试设备时,无意间看到王福盛用压缩空气吹扫工具上的铁屑。“要是用‘气刀’对付盐块呢?”这个灵光乍现的念头让所有人精神一振。连夜召开的“头脑风暴会”上,环形气路、扇形喷嘴、0.5MPa压力......方案雏形逐渐清晰。

小改造释放大效益

“45度角覆盖范围最大!”“60度冲击力更强!”实验台上,王福盛和吕玉凤为喷嘴倾斜角争得面红耳赤。连续72小时测试中,他们用制作了多种角度的喷嘴模型。记录显示60度角时,气流对盐块的剪切力提升40%,最终一锤定音。

“压力大了盐尘飞扬,小了又吹不干净。“韩旭守着压力表反复调试,将0.4-0.6MPa设为安全区间。为防盐雾扩散,王福盛巧妙设计导流罩,用废旧不锈钢板弯折成“气流走廊”,让90%的盐尘回落到收集槽。

“不能总靠人工按钮。“韩旭带领团队攻克PLC程序难关。当管链机停止运行的信号触发,电磁阀自动开启,3秒脉冲吹扫一气呵成。随着第8次调试成功,监控屏上的设备运行曲线终于拉成一道平稳的绿色直线。

该创新成果已通过山东中烟公司创新成果评审,其“气压精准控制+模块化设计”,可推广至化工、制药等行业粉粒体输送系统,为同类型设备防堵清洁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站在焕然一新的设备前,韩旭说:“现在我们车间的‘盐值担当’,可是名副其实了!”

如今,动力车间创新墙上又多了一枚奖章。而韩旭团队的目光已投向更远处——他们正与高校合作研发AI视觉监测系统,誓将“盐梗阻”的隐患彻底清零。这场提质增效的攻坚战,永远在路上。

原创文章,作者:纯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lkbq.cn/l/241474.s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