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专家认真答疑,台下青年员工踊跃提问;办公室内,员工伏案疾书,设备应急操作手册逐渐成形;生产现场,一群手持工具的青年围在设备旁,看师傅进行保养和维修;讨论室内,专家与成员围坐,针对QC项目展开深入讨论……这是近期在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卷烟厂制丝车间里经常上演的场景。
近年来,常德卷烟厂制丝车间聚焦青年员工基础能力提升、多能素质培育等方面,帮助引导青年员工挑大梁、冲在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积极贡献青春力量。
“‘双讲课堂’就像顺滑油,让我与切丝机设备的齿轮精准契合。”近日,刚轮岗至切丝岗位的青年员工蔡其瑞说道。自去年以来,制丝车间团总支以团建带动青年员工强化设备理论学习,通过打造‘双讲课堂’构建即时反馈机制,专家和技术员采取“面对面交流+点对点突破”的模式对设备理论与操作难点进行答疑解惑,疏通难点、堵点问题,课后专人进行汇总和提炼,帮助青年员工消化吸收。
聚焦设备应急处理,车间在部分工序试点开展设备应急操作指南编写工作,引导青年员工变被动输入为主动输出,结合工作实际编写设备应急操作手册。
“编写设备应急操作手册是一个双向受益的过程,既让我对设备突发故障的处理能力提升,也为其他操作工提供了实用资料。”操作工李嘉蕾介绍。目前,车间有8人参与编写工作,已完成加香、储丝和除尘三道工序的设备应急操作手册,并创新性地制成H5。
聚焦多能工培养,制丝车间拟定全年设备保养、维修学习计划,全面带动青年员工深度参与设备年度保养,结合“标准作业”模式建立“轮换各工序+承包本岗位”的培养机制,科学利用目标激励、物质激励等手段调动青年员工积极性,逐步由“单向教学”向“师生一体化成长”转变。
在此基础上,他们常态化开展设备维修跟班学习,引导青年员工利用周末时间向维修技术员和电气技术员学习设备检查、设备维修和零件更换,并结合体会形成学习日志,提升青年员工设备维修“新能力”,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推动设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通过参与周末维修跟班学习,我详细了解了复杂设备的内部构造,掌握了设备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原因和维修方法。我也会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去注意这些关键部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青年员工唐汉说道。目前,周末践悟课堂累计42人次参与,青年员工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青年员工素质能力的提升情况如何?还需要项目的检验。制丝车间依托创新工作平台,聚焦“微小创新、微小改进、微小项目”,构建“订单式”质量改进模式,车间、班组发布揭榜任务,引导青年员工在工作中针对设备改进的难点、堵点、卡点问题进行创新改进的思考,积极揭榜。他们设置管理小组实时跟踪与指导,有针对性地提供建议和帮助,并审核改进项目,发放积分奖励,让创新需求与资源供给精准对接,让积分激励与创新活力同频共振。
自去年以来,车间共开展创新改进课题35项,多项课题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
制丝车间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把好设备学习这一“关键变量”,秉持人才本位理念,推动实现人才提能升级,让青年人才“破土生花”,为工厂发展结满“硕果”。
原创文章,作者:福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lkbq.cn/l/2236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