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智慧翅膀” 让农业有“智”更有“质”

初夏的赣鄱大地,处处涌动着科技与农业交融的蓬勃生机。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寮塘乡的万亩烟田中,数架植保无人机轻盈掠过绿浪翻滚的烟叶,精准喷洒的雾化药液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这一幕,正是吉安烟草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破局:从“人背药箱”到“无人机翱翔” 

过去,烟农刘桂昌每到病虫害高发期便眉头紧锁:“背着30斤重的喷雾器,一天最多喷20亩地,腰酸背痛不说,叶片还常被碰断。”如今,随着吉安市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吉安烟草)大力推广无人机植保技术,这样的场景已成历史。在谷口村烟田里,合作社“飞手”王林生手持遥控器,熟练操控无人机穿梭于田间。他介绍道:“一台无人机载药30公斤,单次作业可覆盖30亩地,每天能完成300至500亩喷洒任务,效率是人工的20倍以上。”

图为无人机在烟田上空进行精准喷洒作业

图为无人机在烟田上空进行精准喷洒作业

科技赋能带来的不仅是效率跃升,更是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吉安烟草烟叶科负责人李亚纯算了一笔经济账:传统人工喷洒百亩烟田需4人耗时数日,无人机仅需1天即可完成,每亩节省人工成本50元。2025年全市烟田预计实现植保飞防覆盖率超90%,为烟农节约成本200余万元。  

革新:绿色防控背后的科技密码

在寮塘乡青塘基地,家庭农场主李青山指着叶片正反面均匀附着的药膜感慨:“无人机采用超低量喷雾技术,药液雾化颗粒直径达到微米级,能让叶面叶背同步受药,防治效果提升30%。”这种“毫米级”的精准,源自无人机搭载的精密传感器与智能导航系统,无人机可自动规划最优航线,实现“靶向施药”,农药利用率大幅提高,较传统方式减少用药量40%。

插上“智慧翅膀” 让农业有“智”更有“质”

图为烟农李青山正在指引“飞手”进行植保作业

绿色防控理念贯穿全程。吉安烟草针对本地主要病害积极引进专用生物药剂,配合无人机的高效喷洒,使农药残留量降低50%,土壤污染风险显著下降。“过去打药后总担心影响生态环境,现在用上生物农药和精准飞防,种得安心,收入更有保障。”烟农刘桂昌的这番话,道出了1.2万户吉安烟农的共同心声。  

融合:农机农艺共谱“智慧协奏曲”

无人机植保的推广,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催生了农业生产关系的深度重构。吉安烟区目前已构建起“烟草部门+合作社+烟农”的三级服务体系:烟草部门提供技术培训与服务补贴,合作社组建专业飞防队,烟农按需购买服务。这种模式让小农户也能共享现代农业红利。  

如今,烟田里的“飞手”团队已成为明星队伍。他们不仅承担植保作业,还拓展出无人机灾情勘察、核实面积等新业务。“今年我们试点实施用无人机核查烟田移栽面积1万余亩,效率比人工提升10倍。”吉安烟草烟叶科段史江介绍。

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正推动吉安烟叶生产从“经验种植”向“数据种植”转型。吉安烟草的实践,为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攻关与模式创新,无人机植保不仅破解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难题,更开辟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径。2024年,吉安烟叶亩均产值突破5000元,带动1700余户烟农户均年收入增加5000余元。  

愿景: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的跨越 

科技创新不是高大上的‘空中楼阁’,而是脚踩泥土的‘精准滴灌’。当无人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乡村振兴就有了最坚实的科技支点。  

站在智慧农业的风口,吉安烟草已绘就更宏大的发展蓝图。按照《吉安烟草农机农艺融合三年行动计划》,未来将重点突破烟叶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这些举措背后,是让农民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面朝黄土”的传统耕作者转变为“手持终端”的现代农业管理者。  

“我们正从单一植保向全链条服务延伸,通过打造智慧烟叶示范基地,力争实现育苗、移栽、植保、采收等环节机械化率大幅提升。”吉安烟草烟叶部门负责人李亚纯表示。

初夏的微风拂过赣江两岸,无人机引擎的嗡鸣声与烟农的笑声交织成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在这片红土地上,科技之翼正托起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希望,书写着新时代“稻菽千重浪,科技万里香”的壮美诗篇。

原创文章,作者:小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lkbq.cn/l/220107.s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