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一分田”演绎“万亩丰”

微信图片_20250410101715.jpg

南平邵武市坊前烟区产业综合体     黄逸伦 图

“八山一水一分田,三产九耕万重天”。这一凝练的地理注脚,在闽北的山水褶皱间,被烟稻轮作的生态密码重新破译,东南烟区正以烟稻协同的生态智慧,将“一分田”的生存哲学演绎成“万亩丰”的振兴篇章,谱写着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产业融合的绿色协奏曲。

破题:从“单一种植”到“循环共生”

“往年这时候还在为抢农时犯愁哩!”福建南平市政和县烟农宋梓明站在“幸福渠”边上,看着自己眼前的田埂感叹道,“以前担心种完烟种稻时间不够,现在有了‘定制日历’,不仅种烟有收益,每亩水稻还能多收200斤!”

烟叶在6月初完成采收,水稻在10月前迎来丰收。福建南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烟稻轮作”模式为核心,构建了“烟叶+优质稻种植”“烟叶+水稻制种”主导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进烟稻产业融合发展“五个一体化”,成功开辟了一条“稳烟保粮、促农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既能利用烟草残留肥力减少水稻化肥用量,又能通过水旱轮作阻断土传病害,实现‘一田双收、用养结合’。”南平市局(公司)高级农艺师陈志厚介绍说。

目前,南平地区每年烟稻轮作面积稳定在22万亩以上,覆盖率98%以上,引导烟农做好烟后稻高效水肥管理,推行精准减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烟后水稻与同期面上种植的肥料成本可减少70元/亩。

增效:产业链延伸激活“双业共赢”

南平烟区打造烟稻双优基地示范片,催生产业链新业态。

种——由农业农村局统筹配套补贴资金100万元,提升配套设备水平,在南平市邵武市沿山烟蚜茧蜂繁育基地探索烟稻育苗中心建设,打造育苗设施烟苗和秧苗的复用示范基地。

采——推行“分公司主导、合作组织主体、机耕手主力”管理模式,盘活乡村闲散劳动力,集中组织开展烟叶、水稻的全流程专业化农事作业;通过“公开征集、审核备案、价格磋商”等方式,筛选引进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入库,组建相关专业化服务队伍,有序开展各类专业化服务,有效解决农民的雇工难题,拓宽专业化服务范围,促进社员增收。

烤——在全市推广烤房综合利用技术,利用现有3000余座烤房为烟稻农每年约5万亩烟叶烘烤和40万余亩优质稻谷烘干提供服务,着力提升设备综合效率。“我们现在种烟轻松多了,有专业化服务团队省了很多事情,技术上也更加放心了。”

“我们再也不用一天跑好几趟大棚了,手机上就可以操作。”在邵武肖家坊产业综合体,烟农们你一言我一语,满心欢喜地交流着。

一棚多育,育苗棚也是秧棚;一房多用,烤房兼具烘房之用;一机多能,烟机亦可作为粮机;一仓多储,烟仓同样可作为谷仓使用,南平烟区成功实现了水稻与烟草种植的双赢。

微信图片_20250410101709.jpg

利用烟叶育苗棚闲置期间培育水稻秧苗     张佳华 图

聚力:多方协同共筑“惠农共同体”

南平烟区已建成9个产业综合体,为促进农业和农民的福祉展现了诸多亮点。

在南平邵武,坊前烟稻产业综合体先后集成了烟叶烘烤、水稻制种、稻谷烘干、光伏发电、茶叶交易、烟农培训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了设施保障、科技集成、产业融合、示范带动等作用,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持续增收、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连接纽带和示范平台,政府部门领导多次莅临调研指导和组织拉练活动,是农民丰收节、“一村一品”、民俗活动的重要展示平台。

在南平武夷山,武夷山五夫借助“荷花节”旅游文化节及当地白莲合作社销售优势,烟草公司将先进理念植入烟农副业产品进行销售;精心打造雪茄烟生产观光示范区,借助乡镇旅游资源,在雪茄生产大棚内设立游览步道、手工卷制体验点,让游客观光体验一支优质雪茄诞生的过程。

在南平浦城,石陂立足“浦城大米”“贡烟之乡”特色品牌,以烟稻轮作为主体,加强与合作社、大米加工企业等合作,建设“烟叶+优质烟后稻+N”多元产业示范点,推动烟区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增产增收,稳定优质烟田和烟农,助力乡村振兴。

……

闽北大地,正编织金色烟叶与翡翠稻浪交相辉映的乡村振兴图景。

原创文章,作者:靖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lkbq.cn/l/216259.s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