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阳光略过怪石嶙峋的喀斯特峰丛,石林复烤工厂锅炉操作员胡师傅习惯性地深吸一口气——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烟梗焦糊味,如今已被山间清冽的空气取代。这个微小却深刻的改变,源于近年来工厂启动的那场“绿色革命”。
近年来,石林复烤厂积极响应STP的要求,本着减碳、节能、增效的初衷,进行了车间工程的技术改造。
能源革命 锅炉房的“断舍离”
站在银白色天然气锅炉前,胡师傅抚摸着温热的金属表面,回忆道:“技改以前,我们烧过煤,后来烧烟梗,整个锅炉房烟雾弥漫,每天下班鼻孔里都是黑的。”烟梗燃烧不仅产生大量颗粒物,且每处理1吨烟梗就会释放1.5到2吨二氧化碳。如今,天然气锅炉能有效减少碳排放量,这是公司履行“碳中和”、“碳达峰”社会责任的最有力行动。“现在我们用了天然气能源,就把以前那些烟梗给肥料工厂做有机肥料。操作间能看到窗外的蓝天白云,仪表盘数字跳动的节奏,都像是在为环保计数。”他笑着说。
绿色脉动 生产线上的“安全密码”
食品级传送带在车间里蜿蜒如溪流,刘师傅正俯身检查新更换的食品级传送带,传送带在LED灯的照射下泛着珍珠光泽,她用手背轻轻触碰:“以前普通橡胶带多少有些异味,因为老化产生的颗粒更是严重威胁烟叶产品安全性,现在即便直接接触烟叶也不用担心污染,烟叶的原始醇香更纯粹了。”这项改造看似简单,却让产品合格率大大提升,每年减少不少因污染造成的损耗。流水线尽头,新安装的接油盘像忠诚的卫士,已拦截99%的潜在油污风险。
在智能化分拣区,价值千万的光电除杂系统正在上演“火眼金睛”的奇迹。高速摄像头以每秒300帧的速度捕捉非烟异物,红外光谱能识别0.3mm的塑料碎片。技术员小杨展示着系统日志:“上周刚拦截了混入烟叶的甲虫,昨天还发现了麻线。”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原料损耗,更让产品达到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标准。
人文交响 在机器的呼吸声里听见关怀
打包车间主管指着全自动电压打包机感慨:“过去液压机的轰鸣声能达到85分贝,现在这里安静得能听见机械臂转动的细微嗡鸣。”数字化改造不仅让噪音直降,更将打包效率提升,绿色投入与产出形成完美闭环。
走进新改造的精选车间,阳光穿透窗户洒在防疲劳座椅上,工人们专注分拣。“以前工人在流水线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现在人体工学座椅不仅提升了操作舒适度,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最让安全科骄傲的是墙角的“生命卫士”——AED除颤仪覆盖全厂区,这个看似微小的改变,却可以让员工在紧急情况下得到救治,减少职业危害的风险。
在降噪墙与新风系统构建的“声音结界”里,82分贝的工业轰鸣被驯服至65分贝,工人们终于能听清彼此的谈笑。
当工业脉搏跳动起绿色韵律,当ESG理念深入生产毛细血管,传统产业焕发出惊人能量:在这里,每台设备的呼吸都带着生态自觉,每次技术革新都在续写可持续发展的叙事诗。
“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让每道工序都流淌绿色基因。”加工车间的师傅如是说。绿色转型不是成本,而是通往未来的通行证。当最后一台传统设备完成改造,这里诞生的不仅是清洁的烟叶,更是一个传统企业破茧重生的绿色范本。
原创文章,作者:阿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lkbq.cn/l/1868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