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外烟“水滴石穿”背后,国内代工厂浮出水面
近日,随着国内监管部门对电子烟市场加大整治力度,外烟市场屡传不妙。然而,在严厉打击之下,外烟并未就此偃旗息鼓,反而“水滴石穿”,以隐蔽的方式渗透国内市场。而其中关键的一步,便是寻找国内代工厂。
代工厂的崛起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烟产业链的成熟,国内涌现出一批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的代工厂。这些代工厂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等地,拥有较强的代工能力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
由于外烟品牌往往具备较强的品牌效应和销售渠道,但缺乏生产能力,因此,寻找国内代工厂成为其开拓国内市场的最佳途径。而代工厂也乐于接下外烟订单,一方面可以获得订单量,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隐蔽的合作
为规避监管部门的检查,外烟与国内代工厂的合作往往十分隐蔽。双方通常通过地下渠道或第三方中间商联系,并签订保密协议。代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也十分谨慎,以免留下把柄。
此外,一些代工厂为了掩人耳目,还会采用“贴牌生产”的方式。即外烟品牌提供设备和技术,代工厂负责生产,但成品上并不标注外烟品牌的标识,而是贴上其他牌子或直接以白牌形式销售。
监管部门出手
面对外烟在国内的“死灰复燃”,监管部门并未坐视不管。近半年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外烟非法进口、销售和生产环节。
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监管部门也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手段。例如,建立电子烟追溯体系,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实现全链条监管。此外,还加强与海关、公安等部门的协作,严厉打击走私和非法销售活动。
行业影响
外烟在国内代工厂的渗透,对电子烟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这给国内合规电子烟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市场压力。另一方面,也促使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行业规范。
有业内人士指出,外烟在国内的代工现象,既反映了电子烟产业链的成熟,也暴露出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未来,需要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才能有效整治外烟乱象,维护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学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lkbq.cn/l/16981.shtml